秉持亲诚惠容理念 推进气象务实合作_数控截料锯_爱游戏ayx体育平台登录-网页
导航
秉持亲诚惠容理念 推进气象务实合作

时间: 2024-05-22 14:04:22 起源: 数控截料锯

产品详情

  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的一部分,以“区域合作谱新篇 防灾减灾惠民生”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日前在广西南宁举行。论坛举办过程中,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曾沁接受了光明日报记者正常采访,他表示,在亲诚惠容理念的支持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气象合作将进一步发展。

  今年是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创办20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新冠疫情结束后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首次面对面的线月首届论坛通过了《中国-东盟气象合作南宁倡议》,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气象合作搭建了畅通便利的平台。2018年第二届论坛使《南宁倡议》从理念转行动、从规划变实施。2019年后尽管线下交流因新冠疫情暂停,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气象交流合作没有中断,《南宁倡议》各项后续行动得到积极地推进,气象科技交流不断深化。

  从气象领域来说,东盟和中国紧密关联。“虽然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今年是第三届,但是从区域的气象合作来说,是一以贯之的。因为全球气象数据共享的历史已经有60多年了。”曾沁说。

  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多是地方性的,但本质上又是全球性的。因此,在世界气象组织框架下,各国一直在进行国际气象数据的交换,帮助各国增进对大自然的理解和预测。“天气没有边境,因此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气象领域特别自然、很好理解。”曾沁说。

  从地理上讲,东盟国家是我国的周边;从气象领域来讲,东盟国家与我国的气候紧密相连。“想要做好天气预报,需要各国共同加强气象数据的共享。”影响中国的水汽来源一部分是南海北部,还有一部分就是孟加拉湾一直到中南半岛的区域。因此与我国邻近的东盟国家,其在亚洲气象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在气象领域的合作必须要加强。

  Ⅱ.气象合作秉持亲诚惠容做准天气预报需要有充分的数据支持。没有数据就做不好天气预报,因为天气不是“判断”出来的,而是基于数据“运算”出来的。“我们应该与上游的东盟国家做好数据交换,才能更好地‘算’出我们的天气。”曾沁强调。气象数据有其特殊性,既有服务民生的作用,关键时刻也有国防和军事之用。因此,必须在亲诚惠容理念的引领下来发展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只有和东盟国家“亲”,加强政治互信,才能更好地促进数据共享。

  东博会是与中国与东盟国家分享的平台。“分享数据,也分享发展机遇。中老铁路,雅万高铁都是要把中国的好东西拿来与邻国分享的明证。拿出自己的真家伙、撒手锏、好技术来跟人家合作。”曾沁说。今年的气象论坛,与会方的讨论聚焦在AI领域,这正是契合当下潮流的讨论。如今,大数据“来势汹汹”,海量的数据信息持续涌入之后,怎么用好这个数据,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有困难的。处理海量的数据,AI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但是用好AI的技术却有一定的门槛。不少发展中国家目前都面临着算力匮乏等困难。在AI领域,中国是有优势的。中方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共享的智能互联与气象基础设施,帮助其他几个国家进行运算,以实现互惠互利。因为“算”本身就是要用大家的数据来算,而“算”的结果,“对他国有好处,对我们也有好处。特别是,大家本身都是在一个天气体系里的,这就免去了让每个国家分别进行重复运算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曾沁说。

  Ⅲ.聚焦区域防灾减灾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七届中国气象装备与服务展也同期在南宁举办。今年夏天以来,人们能切身感受到极端天气的日益增多。极端的气候往往是小概率的,需要更好的、更精密的监测设备和能力支持气象预测服务。先是通过精密设备获得数据,然后再进行复杂的计算,更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进行天气预报,更好地发现那些小概率的事件,以真正服务于民生福祉。

  “从这个装备展的角度来看,我们是以共赢的心态来强化合作。”曾沁说。在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背景下,联合国提出“全民早期预警”的倡议,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也都在资助发展中国家弥补气象监测能力方面的短板。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其实很多国家的监测设备都有升级换代的需求。面向这个需求,就迎来更多的合作机遇。”中国和东盟国家能够最终靠一硬(硬件设备)一软(人员培训和定制化服务)两个维度来进行共商共建共享。“中国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气象设备设施,一方面能够为东盟国家节省本金进行设备升级,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进行定制化服务。”

  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很有优势,而这个优势恰恰是东盟国家需要的。“加强AI系统的合作建设不是简单地出售设备,而是让用户学会使用并用好一整套解决方案,甚至在研发的过程中就让用户参与进来,以获得定制化的体验。”

  此次论坛,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北京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代表还联合启动了“一带一路”气象访问学者计划,支持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气象灾害预警、数值预报、气候预测、卫星应用等领域开展联合研发,共同培养高级气象业务和管理人才。曾沁说,“希望借此机会把各国的专家汇聚在一起,只有加强各国的参与感,才能让中国方案更好地落地。”

  中国一直坚持不懈地在气象服务方面援助最不发达国家,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和赞扬。自2013年起,在世界气象组织协调下,中国以双边援助形式对非洲7国开展气象援助项目,包括建立地面气象观测网、防灾减灾系统、境外卫星接收系统等。

  曾沁表示,在气象领域,中国方案在保护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实实在在的。天气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本身是立竿见影的。中国的技术和设备,中国的方案到底好不好一目了然。中国的好的做法,可以让其他几个国家自然地去接纳去借鉴,“就气象领域而言,这本身就为了同一片蓝天,是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写照。因此,在论坛上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东盟国家的合作意愿很强烈”。

  Ⅳ.气象业务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气候自身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天气预报的结果也不会局限于某个国家,因此“加强合作、更好地分配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真正地共商共建共享在这样的领域就显得尤其必要。”曾沁强调。运用好AI等先进的技术,联合开发云端早期预警支持系统和卫星综合应用平台“风云地球”等,其实是中国和东盟国家气象部门应对气象灾害、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共同责任。在共同探索气象业务数字化、智慧化转型,为中国-东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保障方面,未来能够最终靠在云端建立开放平台和打造应用工具箱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就是说,多灾种预警系统应用、不同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等已经开发好的基础项目,像个体化工作一样集成起来放进开放平台,用户自行选择工具的组合进行本地化应用。与此同时,更先进、更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工具既能自己开发、也可以大家共同开发,然后大家也在开放平台上一起使用。

  世界气象组织全系统是开放数据的先驱。只有采用21世纪的数据交换政策,加大开放的力度,人类才能更好地应对21世纪的挑战,如改进预警服务的需求,以减轻极端天气和资源压力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影响。世界气象组织平均每天收集约1万个地面观测站的数据,其中约500个由中国贡献,约占全球总数的5%;世界气象组织每天还需要来自约1000个垂直大气观测气球的数据,中国贡献约100个,约占10%;世界气象组织卫星项目协调的约30个业务气象卫星中,中国贡献占比约四分之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每天都有超过100T的数据进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个数据洪流难以招架。”曾沁说。在AI时代,海量的数据本身能被看做是“红利”,但是在IT基础设施不够强大的情况下,应对数据洪流确实也需要能力建设。曾沁解释说,每天同时经过东南亚区域的卫星数以百计,而且这些卫星类型、制式、时间都不同。全球各国都在把数据给东盟的国家,体量非常大,怎么把这些海量的数据来进行融合、运算,去监测海上和陆地上发生的天气事件,本身难度就很高。“况且,多元异构数据的处理和应用也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

  曾沁认为,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模型训练是需要海量数据的,也需要强大的算力,但是实际上,模型训练好了,未来运行起来就是轻量级的。“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平衡好云计算和边缘计算,运行这种轻量级的应用性价比比较高。”各国一起在云端开放平台合作,并在本地加入一些本地数据对模型进行“微调”后进行定制化的运算,就足以提供本地所需的气象服务了。“合作起来去解决共同的大的气象问题,同时通过个人的小模型个性化地解决本地的小问题,这样一结合就能真正的完成互利共赢。”

Copyright © 2020 爱游戏ayx体育平台登录-网页 All Rights Reserved. z备案号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