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6-17 16:17:40 起源: 数控截料锯
产品详情
退休命令即将下达,火箭军某基地多名服役期满的一级军士长工作比以往更忙碌了。请看——
深冬的西北高原,寒风刺骨,滴水成冰。火箭军某基地某旅一场“架架排序”比武正在进行,经过20多个技战术特情的考验,某发射班组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摘得桂冠。
张怀瑜是该旅“金牌驾驶员”,入伍30年,执行重大任务20余次,2次在阅兵场光荣受阅。2023年12月1日,张怀瑜达到最高服役年限,但退休命令始终没下达。按说,最近一段时间,张怀瑜本可以停下来“歇歇脚”,但他比以往更加忙碌,工作训练好像被按下了“快进键”。
“心里着急啊!”目前正值该旅装备换型期,张怀瑜眼瞅着自己就要离开,可帮带的几名战士还没“出徒”。为了追赶进度,他把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频繁往返于多个训练场地,讲解理论知识、调试装备性能、指导年轻骨干,有时忙得顾不上吃饭。
在该基地,像张怀瑜一样面临退休的一级军士长还有好几个。在正式离队前的日子里,他们铆在战位干劲不减,为战斗力建设发挥最后的光和热,用实际行动回报部队的培养。
前不久,得知旅里即将组织战斗发射演练,3次延长服役期的导弹测试技师、一级军士长王司恒再次申请参加,理由令人感动:“越是‘转身’时刻,越要冲锋在前,把自己的智慧力量全部贡献出去。”
当兵当到他这个份上,完全算得上“老资格”了,但一走上演练场,王司恒就绷紧神经,一步不离自己的战位。“某器件数值出现偏差……”特情突然而至,王司恒临危不乱,依据丰富的经验很快判断出是受外界干扰所致。现场指挥员根据他提出的建议立即组织处置,该器件回到正常状态。最终,导弹成功起竖,顺利完成模拟发射。
“能为年轻号手多传授一点经验,未来战场上,他们就能多一分胜算。”事后复盘,王司恒将演练中出现的新特情、新问题整理到笔记本上,并逐一为年轻号手分析讲解。
一级军士长潘建设,早已把部队当成他的“第二个家”。营区里的一树一木、一砖一瓦、一条标语、一个灯箱,他再熟悉不过,穿了30年的军装也早已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
作为指控班班长,潘建设曾多次执行实弹发射任务,历经5次装备更新换代,牵头编写了20余万字的专业笔记,内容涉及导弹发射、装备维护保养等多个方面。
随着离队日期慢慢的接近,潘建设对军营的留恋之情也慢慢变得浓。这段时间,他在营区无论走到哪里,都将这些专业笔记贴身携带,为的是利用点滴时间,再把笔记整理标注一遍,作为礼物送给班里的战友。“能够把多年积累的经验留给部队,使之继续发挥作用,就好像自己一直都在、从未离开。”潘建设深情地说。
在岗一分钟,奋斗六十秒。连日来,这些即将退休的老兵正以共同的冲锋姿态、不同的告别方式,为军旅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远程机动途中,某型装备驾驶员、一级军士长娄存强带领车队安全翻越茫茫雪原;野外训练场上,工程机械技师、一级军士长任亮忙着为战友传授某新型机械装备知识;理论学习室内,导弹一级操作号手、一级军士长徐光友对自己参与编写的《任务发射质量控制节点》等专业规程做补充……
火箭军某基地这些即将退休的一级军士长,有的服役30年,有的服役30多年,可以说把人生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军营,留在了导弹阵地。“大国长剑”刺破长空的绚烂烈焰,凝结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更见证了他们的无上荣光。
编完这篇稿件,笔者和这些“老班长”们进行了电话交流。在即将离别的日子里,他们有的来到导弹战车前,与陪伴自己多年的“老伙计”聊聊天;有的走进荣誉室,一遍遍追寻自己与连队同行的步履;有的站在操场上眺望,再看看营区的一砖一瓦,再走走熟悉的小路……人生自古伤离别,但军人有军人的表达方式——没有伤感,只有不舍;在位一天,奋斗一日;他日有战,召之必回。
不禁要问:是什么让这些“老班长”们甘愿付出全部的青春?又是什么让他们直到退休前的最后一刻,还保持冲锋的姿态?其实,只要细读这些“老班长”们的故事,就不难找到答案:是导弹事业,是强军事业!
今天,强军兴军的历史接力棒已经交到新时代青年官兵手中。青年官兵不仅要学习“老班长”们的宝贵经验、踏实作风,更要赓续发扬他们“愿将此身长报国”的理想信念,矢志奋斗强军,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人民军队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用满腔热血精武强能,以无悔青春铸就钢铁长城,真正扛起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担当。
战友们,让我们向“老班长”们致敬!锚定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跑出我们的“加速度”!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方法大范围的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扫一扫,加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