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7-15 06:50:29 起源: 数控仿形铣
产品详情
多彩贵州网讯(文/本网记者 程曦 洪英杰 张扬)六月初,一踏入七星关区朱昌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园蔬菜大棚,记者就见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西红柿长势喜人,通红、嫩绿交相辉映,工人们穿插忙碌着,采摘西红柿准备出售。
“与传统大棚不同,这个大棚里‘黑科技’的运用无处不在。”在朱昌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园园区经理王守明的指引下,记者走进大棚实地参观,探访了充满智慧的现代农业。
“你抬头看,我们的大棚上都覆盖了厚厚的棉被,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冬暖式大棚。”王守明指着温室外的一层覆盖物和记者说,大棚配有卷帘机,可以自动将棉被收起或盖上,当冬天气温骤降时,为大棚盖上棉被,不管外面的气温有多冷,里面的农作物都能茁壮成长,安心“过冬”。
除了“盖被”,一系列保温技术也被应用到大棚中。记者发现,大棚上方安装了一排排LED灯。
王守明介绍,这些灯被称为人造“小太阳”,能自动启动给大棚内的蔬菜水果补光,保障正常的光合作用,提高日光温室生产效率,满足作物生长。此外,还能提高大棚内温度,确保农作物长势良好。
“我们使用了生物菌肥对土壤进行了改良,提高了土壤的透气性,增强了土壤肥水渗透力。”王守明和记者说,为了让农作物在最佳的环境中生长,大棚内安装了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相关设置,实现了滴灌、施肥、风机等控制管理系统的自动开启关闭。
据王守明介绍,通过统一的水肥灌溉管道,将肥料同灌溉水结合在一起,肥料养分直接均匀地施到作物根系层,真正的完成了水肥同步,提高了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实现了精准化灌溉。
不仅如此,从前工人凭经验种植,现在浇水、施肥均根据大数据精准控制,极大降低了成本。
“你看,这是自动控制系统,它能调节棚内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并排出有害化学气体。”置身于大棚,处处能体验到精准的农业管理技术,感受到农业种植从农耕“经验”到“精确”把关。
记者随手采下一个西红柿,尝了一口,皮薄肉多,沙甜多汁。除了保证口感,这里的西红柿还有可观的亩产值。
“一亩地保底能产出24000斤西红柿,亩产值可达五六万元。”王守明说,依托现代化大棚种植技术,让土地实现了高产、高效、高能。
据了解,朱昌镇科技示范园占地共508亩,目前已经设计修建了第八代冬暖式大棚58个,部分大棚已建成并投入种植。园区的建设和生产需要大量的工人,这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务工机会。
今年2月,为了照顾家里的四个老人和两个孩子,朱昌镇双堰村村民赵绍萍辞去了某厂仓库点货员的工作,从外地回到村里,来到园区务工。
“从我家到大棚走路也就五分钟,在这里工作,挣的钱不比外地少,还能照顾家里,我很满意。”在大棚务工,赵绍萍看中的不仅是每天85元的工资。自从来到园区后,园区给赵绍萍指定了师傅,学习了很多专业的种植技术。
“我们采取的是一个师傅带10余名村民的方式,通过手把手地指导,教授他们种植技术。”王守明说,“随着大棚数量的增加,园区的发展还需要大量的专业方面技术人才,未来,我们大家都希望能重点培养一批当地的种植管护技术能手,让他们不离乡不离土就能融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稳定就业。”
2021年5月31日,毕节市召开农业现代化推进大会,提出“加快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努力走出一条农业农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路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扫一扫,加我为好友